“AIGC学校典型应用场景与挑战”论坛 | 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智慧学习学术周

       1月1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智慧学习学术周“AIGC学校典型应用场景与挑战”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和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论坛由开幕式、院校专家主题报告、企业专家主题报告和研讨交流四个环节组成,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嘉宾,共同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学校可能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挑战,以及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AIGC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建议。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陈莺主持。

       一、论坛开幕式:领导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曾海军为论坛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在融入教育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但也带来了教育鸿沟拉大、隐私数据泄露以及与算法相关的族群歧视等一系列新的伦理与安全问题。研究院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平台,以及面向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评环境研究、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元卓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本次论坛,高校专家、一线教师和行业企业能对AIGC学校典型应用场景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碰撞智慧火花。

曾海军副院长致辞

       二、院校专家主题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胡祥恩教授作题为”Socratic Playground for Learning”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学习环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危机。基于相关分析研究,胡教授提出了结合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Socratic Playground for Learning”,并介绍了其应用案例。

胡祥恩教授作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肖仰华教授作题为“大模型的认识评测”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如何利用人类教育评测理论对大模型进行认知评测。肖教授报告的内容丰富而深刻,主要包括人类认知与机器认知的异同,认知评测类别,大模型智能评测中智商测试和情商测试的概念与特点,典型大模型的评测方法、标准和案例等。

肖仰华教授作主题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伦敦大学学院约翰·肖·泰勒教授围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进行了主题分享。约翰·肖·泰勒教授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模型及AI在教育中的作用,以人为本的AI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样例等,并且通过案例分享了如何衡量AI对教育的影响。

约翰·肖·泰勒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十一学校郑子杰老师以“高中教学实践中的AIGC应用案例”为题进行了分享。郑老师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中学生使用AIGC的案例,中学老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AIGC提高工作效率的场景。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阐述如何将AIGC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未来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会用并合理使用AIGC辅助学习。

郑子杰老师作主题报告

       三、企业专家主题报告

       苏州驰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语音评测技术专家林远东先生发表题为“教育技术演进 从改良到融合”的演讲。他表示,教育技术改良运动中,机器让重复性教学劳动持续降低,教师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可以由机器代替;而教育技术的融合运动,则充分强调了教师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这是机器、技术都无法代替的部分。

林远东作主题分享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Compass大模型评测平台负责人张松阳先生发表题为“大模型能力评测与K12教育”的演讲。围绕大模型能力评测,结合OpenCompass评测平台,他逐步梳理“为什么需要评测?我们需要测什么?怎么样测试大语言模型?”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K12教育情境下大模型的能力情况。

张松阳作主题分享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先生发表题为“开启空间计算全球化时代”的演讲。他提出,增强现实(AR)一直以来被誉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最有希望打造成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的技术,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到来。

祝铭明作主题分享

       四、研讨交流

       在研讨交流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达婷介绍了“面向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评环境研究”的进展。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高级教育研究专员戴在林、北京景山学校毛澄洁老师、随机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鹏分别就“AIGC在学校教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潜力与挑战”与“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AIGC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