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高教赛道培训会成功举办。本次培训会分中英文两场,特别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天宝公司的校企导师团队参与。本次培训会以精准选题和作品质量提升为核心,导师团队深度解析五大评审标准,讲解设计思维与AIGC工具应用,分享实用资源,全方位助力参赛者提升作品创新性和设计水平。

如何准确把握赛事评审标准?
大赛导师、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教师马东明和天宝建筑与工程软件亚太区技术总监张然围绕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科教融合、应用前景及呈现表达五大评审维度,为参赛选手提供细致的专业指导。他们鼓励参赛者秉持“求真求是”原则,从具体问题切入,避免同质化选题,并结合个人体验与特色,打造具有创新价值的作品。他们强调作品应紧密贴合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避免单纯的技术堆砌。
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提升作品质量?
大赛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设计与学习实验室主任郐红艳以“基于设计思维的项目设计”为主题,分享了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及方法论。她强调,设计思维是每个人都可掌握的创新方法。她以EDIPT设计思维模型与网龙设计方法论为例,剖析了不同模型的设计流程及应用场景,并鼓励参赛者结合实际场景与用户需求,选择适合的设计思维模型进行项目创新。
大赛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白悦凝则围绕设计调研和思维发散方法论展开讲解。她指出,设计调研可以从文化、实践、政治等多视角出发,结合事实性和视觉性的一手调研与二手调研方法深入分析问题。她建议,结合思维导图整合调研信息,以核心概念为中心,通过分支关联相关想法,并借助功能、结构等发散方法和5W+H、逆向思维等方法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灵感。
AIGC如何助力教育项目设计?
大赛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达婷与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联络人王欢欢,深入探讨了AIGC在教育项目设计中的价值。她们指出,AI在数据处理速度、多学科信息整合等方面具备优势,而人类则在共情理解、创造力和自我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AIGC可助力赛事选题、调研分析、创意构思、原型设计和视觉呈现,同时也提醒参赛者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合理评估AI生成的内容,避免过度依赖,真正实现人机协同创新。
有哪些实用的工具资源可供使用?
大赛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高级教育研究专员陈虹宇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张一帆,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实用的AIGC工具和技巧,涵盖低保真原型(网页、APP、3D模型)制作、解决方案可视化、设计报告撰写与评估、以及图片与音视频素材生成等方面。他们鼓励参赛者不要受限于AI,而是要充分发挥创意,合理运用工具,从而提升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高教赛道活动预告
4月20日,大赛将面向高教赛道参赛者组织“未来教育创想营——AIGC赋能8小时教育项目设计”线下活动。该活动采用“理论+实战+指导”模式,助力项目落地。具体报名及参与方式,敬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高教赛道报名组队截至4月30日!赛事期间,组委会将持续举办培训会与指导会。欢迎全球高等院校在读学生组队参赛,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方案。
培训资源获取
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b23185b3-a425-4b17-8a27-16034541ab84
(密码:TX19)